为热烈庆祝我国第35个教师节,2019年9月11日和16日,永兴娱乐app党委分批组织教职工集体观看电影《一生只为一事来》。
影片《一生只为一事来》以“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”支月英为故事原型改编,生动再现了近四十年山区教育的发展变迁。1980年,刚满19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,来到奉新县一所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,担任乡村教师。39年来,她用自己的爱心和努力,帮助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深山,以最质朴的信念坚守着初心与大山的希望。“有学生就有老师,而我就在那儿。”“只要山上有孩子,我心中就有上山的路……”细腻的场景刻画、真挚的师生情感打动了观影的每一位老师,屡屡让人流下感动的泪水。观影结束后,老师们被影片中的人物事迹所打动,也对教育的意义产生了深刻的思考:
刘庆乐老师:就思想性而言,影片是要揭示的山区教师安贫乐道、甘于奉献的精神,所谓“不是有希望才坚持,是坚持才有希望”。这对于启示贫困地区教育意义来说,无疑是恰当的,但也不尽于此。教育的意义,除了知识改变命运,更是教人明辨善恶。贫困地区的教育当然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,而中国教育最严峻的问题并不是贫困问题,而是教育的方向与前途问题。在三十五个教师节来临之际,看了这么一部影片,确实催人思考,在富起来的中国教育中,教师在知识与道德传承中究竟如何定位的问题。
那子晔老师:观看了《一生只为一事来》影片,虽然情节不出意料,但还是很感人。为人老师无悔付出的纯粹情感在这个时代确实很需要。有个精巧的设计,学生回忆儿时,大学毕业后对老师的回忆,老师做的事情很有时代感,儿时只是关怀学生,教书育人;大学毕业后看老师,老师又鼓励和照顾以前学生留在村里的留守儿童,这位老师是全方位全身心为学生付出。
刘一伟老师: 有梦想就会有追求,有信念就会有执着。正因如此,支老师坚持着梦想,心在山上,就不会走下来。正因如此,支老师放弃了优越的城市环境,坚持着自己的梦想。可以说,支老师就是一盏明灯,照亮了乡村,照亮了孩子的心灵。
辛平老师:《一生只做一件事》是一部描述优秀教师支月英自1980年至今投身山区小学教育的电影。这部电影时间跨度较大,但对各个时代的环境、服化道都有较高的还原度,从主演到配角都很好地演绎出了不同年代人们的言语形态,有力地展示了经济增长、教育发展、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。整部电影有笑点和泪点,演员的真情投入和故事的良好架构,让整部电影产生了吸引人、感召人和教育人的动人魅力。支老师以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精神落实自己的人生信念,始终砥砺前行、不忘初心,成长为基础教育领域的英杰。作为一名教师,支老师言教之外的那些不言之教,她落在实处的教育理念,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,言行一致的真诚人格,如皎洁明月照亮人心,如和煦艳阳与人力量。见贤思齐!
张旗老师:支月英只是一名普通的柔弱女子,但她心怀教育,心怀大山里的孩子,以令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,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大山,奉献给教育,平凡的人做出了最不平凡的伟绩,令人动容,令人敬仰。于个人而言,我们要学习支月英的敬业精神;于社会而言,我们要弘扬支月英的奉献精神;于国家而言,我们则要反思支月英现象。好人一定要甘愿受苦吗?好人如何才能有好报?如何在制度与政策层面让支月英这样的好人有好报,应该是国家的重要考虑。支月英精神固然令人敬仰且应当提倡,但精神高尚的人也有生活,也有家庭,也有物质需求。人是坚韧的,也是脆弱的;精神是光辉的,也是易于被遮蔽的。如果高尚的精神能够有充裕的物质支撑,何愁精神之光不永远闪亮?这就需要国家充分重视对万千无私奉献者的物质支撑问题,让投身大山、投身基层、投身偏远地区的人民教师没有后顾之忧,让他们的奉献能够更多地赢得家人和亲友的支持和理解。如果只是一味地消费乃至苛责奉献者,而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和物质问题,则是彻头彻尾的伪善、怠政和不作为。
江涛老师:故事很平淡,甚至有些冗长,但是很感人:演员表演有些青涩,但准确的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,坚守就有希望。在全面市场化的年代,这部电影如一股清流,告诉我们,教育改变命运,实属不易。
李梦老师:人的一生很长,能一生坚持一件事实属不易,影片中的支老师以质朴的信念坚守自己的初心,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,正是她那朴实无华的爱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孩子,感人至深。